泰它西普配资知识平台网,是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-抗体融合蛋白,通过双通道阻断B细胞活化,近年来被临床试验探索用于各种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,如IgA肾病、狼疮肾炎。
(注:泰它西普已通过我国药监局审批,获得狼疮、重症肌无力、类风湿性适应症)。
泰它西普每周打一次,皮下注射,无需住院,给药方式便捷。
(II期临床试验显示,泰它西普降低IgA肾病患者蛋白尿速度较快且显著,之前肾上线也报道过→,目前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患者的III期临床正在我国各大临床研究中心进行中,等待结果公布中。)
而最近,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受试患者(控制不佳的膜性肾友直接看文章最末尾,可扫描工作人员咨询)。
肾病治疗新进展
泰它西普应用于膜性肾病
先跟随肾上线一起来看看一个病例报道,发表于《Frontiers in imunology 》。
一例46岁男性经肾穿刺确诊为膜性肾病,2019年刚发病时尿蛋白3+,24小时尿蛋白2.87 g,血抗PLA2R抗体和抗THSD7A抗体阴性。
该患者肾穿刺病理↓
2020年3月,该患者24小时蛋白尿定量4.1 g,医生给予其糖皮质激素+治疗。
2020年10月,24小时蛋白尿定量降到2.87 g,血白蛋白 25.2g/L,血肌酐为56.2µmol/L,对他克莫司有一定反应。
2021年1月,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为6.55 ng/ mL,24小时蛋白尿定量升高到8.09 g,血白蛋白 21.7g/L,血肌酐为59.3µmol/L,抗PLA2R抗体、抗THSD7A抗体阴性。
此时医生建议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治疗。鉴于当时新版KDIGO 2021临床实践指南尚未发表,且根据KDIGO 2012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国人群的治疗证据,医生也向患者提供了口服霉酚酸酯的治疗选择。考虑到经济负担和治疗方便性,患者选择口服霉酚酸酯。
2021年8月,霉酚酸酯对该患者治疗无效,其24小时蛋白尿定量仍为8.23g,血白蛋白 22.6g/L,血肌酐为52.8µmol/L,开始使用环磷酰胺静脉注射。
2022年6月,24小时蛋白尿定量降到2.13 g,血白蛋白 22.1g/L,血肌酐为60.6µmol/L,抗PLA2R抗体和抗THSD7A抗体仍然阴性。继续给予糖皮质激素,环磷酰胺累积到量后停药,并给予利妥昔单抗接力。
2022年7月,24小时蛋白尿定量升高到4.41 g,血肌酐为60.6µmol/ L,CD20计数为2个细胞/µL。第2次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,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。
2剂利妥昔单抗观察6个月后,2023年1月,患者的24小时蛋白尿定量为3.65 g,血肌酐为43.3µmol/ L,CD20计数为0个细胞/µL,抗PLA2R抗体和抗THSD7A抗体阴性。
虽然使用多轮免疫抑制治疗,但该患者仍未获得缓解,并且血白蛋白显著减低,尿蛋白始终居高不下,且患者由于对利妥昔单抗失去信心,盼望新的治疗方案。
医生结合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目前相关药物作用机制,膜性肾病发病与B细胞、浆细胞、T细胞等多种免疫途径有关,而目前的很多药物都是针对其中某个单独途径,如:利妥昔单抗主要针对B细胞,他克莫司/环孢素主要抑制T细胞,硼替佐米和CD38单抗主要抑制浆细胞等,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他们诱导尿蛋白缓解的局限性,因此医生考虑泰它西普治疗。
从2023年2月4日开始,医生开始给予他泰它西普治疗(160mg),每周打一次,同时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。
使用泰它西普1个月后,2023年3月,24小时蛋白尿定量降至0.9 g;2023年4月,24小时蛋白尿定量为0.69g;
2023年4月29日,泰它西普减量至80mg,每周一次,2023年5月,患者24小时蛋白尿定量降至0.18g,尿蛋白完全缓解。
治疗8周后,泰它西普剂量减少至80mg,隔周一次,尿蛋白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。
该患者具体用药经过和尿蛋白变化↓
这是最早的使用泰它西普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的病历报道之一,并且该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。
还有另一项研究,对3例常规治疗(包括糖皮质激素、他克莫司、霉酚酸酯、环磷酰胺、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)无反应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,使用泰它西普治疗,其中1例没有反应,另外2例实现了蛋白尿的完全或部分缓解。
泰它西普作用于膜性肾病的机制
泰它西普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对膜性肾病的精准干预:
1)抑制B细胞活化和致病性抗体产生:
膜性肾病主要是有异常活化的B细胞和浆细胞,产生自身抗体,形成免疫复合物攻击肾脏,诱导炎症反应,导致肾脏足细胞、基底膜损伤,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竭。
而泰它西普,是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-抗体融合蛋白,它可以同时结合Blys和APRIL来抑制B细胞和浆细胞异常活化(如下图)。
通过阻断BLyS,可以抑制未成熟B细胞的进一步发育和成熟,有助于控制疾病的未来发展。
通过阻断APRIL,抑制成熟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,抑制自身反应性浆细胞分泌自身抗体,更好地控制疾病活动性,实现对B细胞成熟分化的多阶段抑制。
同时,还能通过TACI受体抑制T细胞的活化,从多个靶点对膜性肾病起到治疗作用。
2)临床研究病例显示
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经泰它西普治疗后尿蛋白显著下降(部分实现完全缓解),且肾功能稳定
了解临床试验
现在有一项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患者,招募经过肾穿刺确诊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,年龄≥18岁,抗PLA2R抗体阳性,eGFR≥40 mL/min/1.73㎡,尿蛋白控制不佳(24小时尿蛋白定量≥3.5g,且<8g),以及稳定的基础用药治疗的患者。
如果你想了解该临床试验,如何报名?请联系我们工作人员☟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